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韵
近日,记者走进贵阳市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贵州黔龙图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成正带领团队攻关智能边缘计算技术——研发像人眼一样的智能摄像头,能对交通流量、事故风险进行实时识别预警。
黔南州龙里人张春成的履历充满“硬核”色彩: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后,放弃名企offer,投身国防,多年军旅生涯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一等功,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纪念章,2016年,大校军衔的张春成退出现役。
退役后,张春成通过他组建的贵州黔龙图视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视频、图像及电子文档等大数据的采集、压缩、检索、存储及智能分析技术研发。
张春成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海量图像和视频以更小的“体积”承载更高的质量。当时在业界普遍通过扩建带宽和增加硬件解决问题时,他另辟蹊径:既然网络数据洪流中90%是图像和视频,为何不从源头压缩?
张春成带领团队扎根算法研究,突破“零损耗”图片压缩技术,攻克视频高压缩编码算法,实现95%图像压缩率和90%视频存储节省,海量数据储存“瘦身”。
有一次在与交警部门的合作洽谈中,对方提出了“远程摄像头视频实时压缩后传回指挥中心”的需求,但当时公司技术仅限于解决历史视频压缩。如何把压缩技术植入前端摄像头,实现实时拍摄实时压缩?这对张春成和团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张春成花了几年时间组建新的硬件研发团队,在原先的技术上,进行算法迭代,不断地验证测试,无数个日夜进行技术攻坚。把算法软件嵌入硬件产品中,研发出不同应用场景的硬件产品;把算法写入芯片中,保证视频和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实时编码压缩。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带宽问题,更为用户节省了巨额资金。
在去年9月举行的第三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现场,一块小小的黑色方片——“黔龙1号”芯片,吸引了评委和业界的目光。近300兆的视频素材经“黔龙1号”芯片处理,被压缩至约10兆,且压缩后的视频与原文件的清晰度近乎一致。而该数据“瘦身”的核心技术,正是张春成带领的团队研发而成。
如今,贵州黔龙图视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以图片编码算法和音视频编解码算法为核心技术的全产业链闭环,不仅将算法嵌入自主设计的芯片中,还研发出了一系列产品,以完全自主可控的架构,在安防、通信、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远销泰国、柬埔寨、印尼等国外市场。
目前,该公司通过“黔龙1号”芯片与运营商合作推出的中小企业解决方案在国内多地试点成功,已实现超4亿元销售额。
“在数字航道上,我们不仅要追随浪潮,更要努力成为造浪者。”张春成说。
配资网上开户,配资账户创建,配资股票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