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殷商时代的文化和艺术,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字——神秘。这个时期的社会刚刚摆脱原始的蒙昧,迈向文明的初步阶段,文化意识中仍然渗透着古老而迷茫的元素,许多行为和信仰延续了远古时代的遗风。
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思想高度依赖于对鬼神的崇拜与祭祀。人们将祭祀神灵作为日常生活的中心,因此,鬼神的信仰和迷信在那个时代盛行。这种现象使得殷商时期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未知和超自然力量的世界。
展开剩余82%如今,从出土的商朝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繁复且神秘的图案与符号,尤其是最为典型的,便是那种面目狰狞的食人怪兽——饕餮。这些图案不仅精致美丽,而且制作工艺极为高超,让现代人叹为观止,甚至感叹自愧不如。然而,在这美轮美奂的艺术背后,隐藏着一种深沉而神秘、甚至带有恐怖色彩的文化氛围。
商朝最具恐怖色彩的,莫过于其普遍的“人祭”与“人殉”制度。这一制度不仅仅是商朝特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奴隶制社会的一个巅峰,至今令人胆寒。人殉文化的存在,是商朝给后人带来巨大恐惧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河南安阳殷墟的宫殿和陵墓遗址中,考古学家揭示了当时的活人殉葬仪式,那场面令人触目惊心。这些遗址展现了那个半蒙昧时代的建筑文化,也勾画出一种残酷的历史背景。
在商代,人殉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化的行为。统治者生前享乐至极,奴役百姓,死后仍然试图占有财富,把尘世的奢华带入阴间,以延续自己的荣耀和权力。比干的安葬过程便是一例典型。
比干墓中,发现了多个“腰坑”和四角的小坑,总共九个长方形的坑,每个坑里埋葬了一名持戟的奴隶和一条狗。这些奴隶曾是比干生前的侍从,主人死后,他们仍被要求继续守护,扮演警卫的角色。在他们的尸体上方,静静地躺着比干的棺木,而棺木外则是用木板构建的巨大椁室。椁室内,装满了比干生前使用的铜器、玉器等各种珍贵物品,显示出当时对殉葬品的奢华追求。
在木椁的顶部及四周,竟然进行了48名奴隶的屠杀。这些奴隶同样被埋在棺木周围,确保比干的灵魂能在阴间享受同样的荣华富贵。此外,比干的妻妾与随行奴仆,也被分尸并安葬在不同的棺木里。这些殉葬的仪式中,甚至还将参与抬棺的人与木杠一同埋葬,以保证他们也能继续“服侍”亡灵。
比干的儿子微德在举行葬礼时,亲自抓取了一把土,放置在比干的棺椁上。随后,工作人员开始填土,而现场的狗也在被处决。这场盛大的埋葬仪式,甚至包含了对墓道内的奴隶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杀戮:被反绑的羌奴,一个接一个地被砍下头颅,尸体被埋葬,并在墓坑中纵深排列,最后覆盖上土,形成土山。
商朝的祭祀制度残酷至极。古人对巫祝的盲目信仰,使得生命在他们眼中变得渺小可弃。妇好墓的出土,进一步揭示了这一时期令人发指的祭祀制度。殷墟的许多陵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殉葬骸骨,这些骸骨包括男女老少,甚至还有牲畜,尤其是马匹。这些人和动物作为陪葬品,被看作是死者灵魂的必要伴侣,凸显了商朝是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度的顶峰时期。
这些奴隶大多为战争俘虏,成为王室贵族的私有财产。许多家庭的奴隶,也被迫参与到这种惨无人道的殉葬仪式中。在征战后,商王还会举行人祭,祭祀祖先神灵,死者的葬礼中,常常会有一批生者被作为侍卫陪伴。
在殷墟发掘的一座贵族墓中,出土了225具殉葬的骸骨。这些骸骨中有男有女,有的跪地祈祷,有的则蹲伏在墓道内,形成了令人不寒而栗的场景。通过甲骨文的记载,我们还得知,商朝的卜辞中记载了武丁一朝期间,共举行了1006次人祭,使用了9021名奴隶。
这充分表明,商朝贵族视祭祀者为低贱之物,几乎与动物等同对待。甲骨卜辞中经常出现商王祭祀祖先的记录,祭品甚至包括大量的牲畜,如三百头牛和五十只羌。对于“羌人”的态度极其冷漠,甚至如同对待牛羊般粗暴。更为令人震惊的是,那些被祭祀的方式,包括“对半劈开”、“剖取内脏”、“风干内脏”、“煮熟”等方法,这种祭祀的方式让人几乎无法想象。
此外,商朝还设有严苛的刑罚体系,被称为“汤刑”,共有五种刑罚:一、墨脸;二、削鼻;三、断肢;四、阉割;五、斩首。全国各地都设有监狱,但却没有成文的法律制度。这种残酷的刑罚,体现了那个时代对生命的极度漠视。
今天的我们,尊重每个人的生命和价值,而商朝奴隶制的冷酷与暴虐,让后人无法忘怀。如此一个时代,如何不让人心生畏惧?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网上开户,配资账户创建,配资股票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